2008年5月27日 星期二

論語中關於孔子對於管仲的評論

一、子路曰:「桓公殺公子糾,召忽死之,管仲不死。」曰:「未仁乎?」子曰:「桓公九合諸侯,不以兵車,管仲之力也。如其仁,如其仁!」(論語‧憲問篇)

二、子貢曰:「管仲非仁者與?桓公殺公子糾,不能死,又相之。」子曰:「管仲相桓公,霸諸侯,一匡天下,民到于今受其賜,微管仲,吾其被髮左衽矣!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,自經於溝瀆,而莫之知也。」(論語‧憲問篇)

三、子曰:「管仲之器小哉?」或曰:「管仲儉乎?」曰:「管氏有三歸,官事不攝,焉得儉?」「然則管仲知禮乎?」曰:「邦君樹塞門,管氏亦樹塞門。邦君為兩家之好,有反坫,管氏亦有反坫。管氏而知禮,孰不知禮?」(論語‧八佾篇)

1.官事不攝:一處有一處之官,不相兼攝,指排場闊綽。

2.樹塞門:所以隔內外,或用木屏風,或用土牆,或在門內,或在門外,古代只有國君可用。 若大夫家中,只能用簾子,掛在庭階前。管仲樹塞門,便是僭禮。

3.反坫:築土為之,在兩楹之間,兩國君王相見,應酬飲酒之後,把酒器放在坫上。坫為反 爵,故曰反坫。

沒有留言: